赛事|“奔跑吧·少年”第二届中国城市青少年篮球联赛(广东广州站)五一正式开赛!

 新闻资讯     |      2025-03-08 06:08:54    |      佚名

/

“奔跑吧·少年”

第二届中国城市青少年篮球联赛

广东广州站

火热开启!

指导单位

全国青少年体育联合会

主办单位

广东联赛运动有限公司

运营单位

北京中科华体科技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广州穗鹏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中奥华科体育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广西进声体育组织有限公司

什么是中国城市青少年篮球联赛?

“奔跑吧·少年”中国城市青少年篮球联赛(China Urban Youth )是由全国青少年体育联合会发起并主办的全国性青少年篮球赛事。2023年联赛已成功举办第一届,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度认可,同时被中央电视台CCTV-5、人民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社、中国体育报及中国教育报在内的全国200多家媒体宣传报道,打造中国青少年篮球赛事新篇章。

全国青少年体育联合会

全国青少年体育联合会(China Youth )于2006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发起,经民政部批准登记成立,是为青少年体育行业发展服务的行业性、非营利性、4A级全国性青少年体育社会团体,现有从事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企事业单位等在内的各类会员单位近1000家,始终以服务3亿中国儿童青少年为使命,丰富青少年体育服务供给,为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奔跑吧·少年

“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是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为全面推进体教融合,广泛推动儿童青少年积极参与健身活动,提高健康水平而推出的全国性活动。

中国城市青少年篮球联赛有哪些特色?

联赛规模盛大

全国四大赛区

32+城市赛场

参与人数达百万

共同角逐最终进入总决赛的机会

全国高手过招,酣畅淋漓!

*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城市站

媒体宣传轰炸

国家体育总局

人民日报

中国电视台CCTV-5

200+官媒为你闪亮报道!

赛事专属城市球衣

捍卫你的城市

由你做主!

*以上为城市球服设计图

其他城市专属球服敬请期待!

大咖助力

国手助阵

传授经验

为你摇旗呐喊!

前国家男子篮球队前锋

全体联青少儿篮球运动技能等级推广大使-马健

教练员圆桌会议

教授专家

国手大咖

共商篮球教学新动向!

前国家男子篮球队队员—黄云龙(左上图)

北京体育大学篮球学院教授—范民运(右下图)

参赛证书+等级证书

双证认可

比赛考级两不误!

走上赛场

直面对手

毫无畏惧

培养自信

强大无惧

战胜一切困难!

团结协作

发挥团队精神

收获珍贵友谊!

10

还在犹豫什么

2024新赛季

“奔跑吧·少年”

第二届中国城市青少年篮球联赛

广东广州站

等你来战!

比赛时间:2024年5月1日-4日

比赛地点:广州市番禺区工业四路2号穗鹏体育

点击定位即可查看场馆地址

穗鹏体育场馆

(一)全国各级体育运动学校、篮球俱乐部、行业协会等单位可组队报名参赛,不接受个人报名。

(二)获得体育部门颁发的健将级或以上称号的运动员不得报名参赛。

(一)比赛项目:

1. 个人赛:突破上篮、限时投篮。

2. 团体赛:4V4(U6、U8、U10)、5V5(U12、U14、U16、U19)。

(二)个人、团体项目组别设置:

组别

年龄设置

U6

2018年1月1日

以后出生

U8

2016年1月1日

至2017年12月31日

U10

2014年1月1日

至2015年12月31日

U12

2012年1月1日

至2013年12月31日

U14

2010年1月1日

至2011年12月31日

U16

2008年1月1日

至2009年12月31日

U19

2005年1月1日

至2007年12月31日

备注:

1. 个人、团体比赛U6、U8、U10、U12组为男女混合组队参赛。U14、U16、U19组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如有女子组一个组内不满两支参赛队则协调为男女混合组队参赛。

2. 团体赛小年龄可以升组报名,大年龄不可以降组报名。

(一)突破上篮

1. U6、U8、U10组运动员由小篮球场底线中点出发开始计时;U12、U14、U16、U19组由标准篮球场中线右侧角出发开始计时,运球突破赛场中的五个障碍物后在任意地点运球行进间上篮,投中球落地后停表。

2. 运球投篮过程中,投篮动作不限,投篮必须投中(未中必须补投,可重复投篮,直至投中)。

3. 本项目比赛限时1分钟,如计时结束未进球的运动员将被判定不计入成绩排名。

4. 篮架高度:U6、U8组使用2.35米篮架;U10组使用2.60米篮架;U12、U14、U16、U19组使用3.05米篮架。

5. 运动员在运球过程中出现违例(按篮球规则执行),裁判必须鸣哨示意,违例者应从违例处开始重新运球,此过程秒表不停。

6. 运球过程中,若运动员暂时失去对球的控制,但球未出测试区域,运动员可自行捡回,在对球失去控制处继续运球,此过程秒表不停。

7. 每人有二次比赛机会,取最好成绩作为该项比赛最终成绩。以十分之一秒为单位记录比赛成绩,过百分之一秒进位。如:17.11为17.2。

8. 出现下列情况当次比赛不计成绩:出发时抢跑;未按要求完成全程路线;比赛过程中人或球出比赛区域。

9. 如本规程未列明的竞赛规则将在补充规则通知中发布,关于赛事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属赛事组委会技术代表所有。

(二)限时投篮

1. U6、U8、U10运动员使用小篮球场进行比赛;U12、U14、U16、U19组使用标准篮球场进行比赛。

2. 篮架高度:U6、U8组使用2.35米篮架;U10组使用2.60米篮架;U12、U14、U16、U19组使用3.05米篮架。

3. 运动员在罚球线进行投篮,投篮动作不限,限时一分钟,投中第十球球落地后停表,首先根据使用时间由短至长进行成绩排名;如前八名名额空缺的依次根据进球数量排名,进球数量相同的作并列排名。

4. 如本规程未列明的竞赛规则将在补充规则通知中发布,关于赛事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属赛事组委会技术代表所有。

(三)团体赛(4V4、5V5)

1. 每场比赛前,到场球队人数须满足分组要求,如不满足最低上场人数裁判员将直接判负。

2. 暂停时停表,第4节最后2分钟按规则要求停表,其余时间连续计时不停表。节间休息1分钟,半场休息3分钟。

3. U6、U8、U10组别均无投中后犯规的追加罚球、无球回后场限制、无三分球、无24秒、无8秒进入前场限制、无加时赛、有全队累计犯规限制。U12、U14、U16、U19采用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的最新《篮球规则》和国际篮联的规则解释。

4. 平分以罚篮决胜负:如双方平分,U6、U8、U10组别双方各保留场上4名球员;U12、U14、U16、U19组别双方各保留场上5名球员进行罚篮决胜负。罚篮篮架为下半时客队进攻方向的篮架,客队先罚,客队派1人,主队派1人,交替罚篮,罚进一球得一分,直至决出比赛胜负。如果双方第一轮罚篮结束后依然平分,第二轮及以后每轮须采取1对1金球决胜罚篮方式直至决出比赛胜负(1对1金球决胜罚篮不限制罚篮球员,场上或场下球员均可,同时允许一直使用同一名球员)。比赛的最终比分为第四节结束时平分的分数与罚篮所得分数的总和。

5. U6、U8组别规则:

(1)上场规定人数:4V4;

(2)替补人数:每队可申报0至3人(从单场比赛第二节开始每节至少要更换一名替补运动员上场,如果有申报替补队员但不按规定上场比赛的,直接判负);

(3)场地尺寸:15×12米(标准篮球场的半场);罚球线距离端线3米;

(4)比赛用球:5号球;

(5)篮架高度:2.35米;

(6)比赛时间:4分钟×4节;节间休息1分钟;半场休息3分钟;

(7)暂停次数:比赛上、下半时分别有一次可登记的暂停,时长30秒;

(8)防守要求:比赛中不允许区域防守(人盯人防守是比赛中唯一的防守方式)。

6. U10组别规则:

(1)上场规定人数:4V4;

(2)替补人数:每队可申报0至3人(从单场比赛第二节开始每节至少要更换一名替补运动员上场,如果有申报替补队员但不按规定上场比赛的,直接判负);

(3)场地尺寸:15×12米(标准篮球场的半场),罚球线距离端线4米;

(4)比赛用球:5号球;

(5)篮架高度:2.60米;

(6)比赛时间:6分钟×4节;节间休息1分钟;半场休息3分钟;第4节最后2分钟为净时;

(7)暂停次数:比赛上、下半时分别有一次可登记的暂停,时长30秒;

(8)防守要求:比赛中不允许区域防守(人盯人防守是比赛中唯一的防守方式)。

7. U12组别规则:

(1)上场规定人数:5V5;

(2)替补人数:每队可申报0至3人(从单场比赛第二节开始每节至少要更换一名替补运动员上场,如果有申报替补队员但不按规定上场比赛的,直接判负);

(3)场地尺寸:28×15米标准篮球场;

(4)比赛用球:5号球;

(5)篮架高度:3.05米;

(6)比赛时间:6分钟×4节;节间休息1分钟;半场休息3分钟;第4节最后2分钟为净时,如有加时赛,每个加时赛的最后2分钟为净时;

(7)防守要求:不做限制。

8. U14、U16、U19组别规则:

(1)上场规定人数:5V5;

(2)替补人数:每队可申报0至3人(从单场比赛第二节开始每节至少要更换一名替补运动员上场,如果有申报替补队员但不按规定上场比赛的,直接判负);

(3)场地尺寸:28×15米标准篮球场;

(4)比赛用球:男子使用7号球;女子使用6号球;

(5)篮架高度:3.05米;

(6)比赛时间:6分钟×4节;节间休息1分钟;半场休息3分钟;第4节最后2分钟为净时,如有加时赛,每个加时赛的最后2分钟为净时;

(7)防守要求:不做限制。

9. 优势判定:U6、U8、U10、U12竞赛双方分差达到40分以上(含40分)的,由场上裁判判定领先一方获胜,不再统计分数,并由场地裁判员询问负方教练是否使用剩余比赛时间继续进行双方交流。

10. 赛制:

(1)2支队伍:直接进行决赛。

(2)3至5支队伍:直接进行循环赛,最终排名按所获成绩排位。

(3)6至8支队伍:全部队伍进行顺序抽签,按先后自由选择本队所在组别;分别在A、B二组进行小组循环赛,取各组成绩前二名的队伍晋级决赛圈。决赛圈采用单败淘汰赛制。

(4)9至12支队伍:全部队伍进行顺序抽签,按先后自由选择本队所在组别;分别在A、B、C三组进行小组循环赛,取各小组积分第一名的队伍晋级半决赛;最后一个晋级的名额由各小组成绩第二名的队伍进行循环赛,获得成绩第一名的队伍晋级决赛圈。决赛圈采用单败淘汰赛制。

(5)13至16支队伍:全部队伍进行顺序抽签,按先后自由选择本队所在组别;分别在A、B、C、D四组进行小组循环赛,取各组成绩第二名的队伍晋级决赛圈。决赛圈采用单败淘汰赛制。

(6)如本级别报名参赛不足2支队伍时,所在组别的队伍自动获得冠军;本组别最高限报16支队伍。报名超过16支队伍的,组委会根据抽签平均拆分为A、B、C等组。

11. 循环赛决定名次办法:

(1)每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比赛因弃权告负得0分(对方以20:0获胜)以积分多少确定名次,积分多者名次列前。

(2)如两队或多于两队有相同的积分,将按照下列原则依顺序进行排列名次:按相互之间的胜负排列名次;如按相互之间胜负无法排列名次,则按它们之间比赛的净胜分多少排列名次;如净胜分相同,则按它们之间比赛得分多少排列名次;如得分仍相同,则按所有比赛净胜分多少排列名次。

(3)如果采用这些原则仍无法决定名次,将用抽签的办法进行名次排列。

12. 关于比赛服装规定:每队须有深浅两套不同颜色、号码(0-99号)清晰的比赛服装,比赛时参赛队员须穿着统一相同颜色的比赛服。

13. 关于教练员规定:比赛期间,本队教练员必须穿着全套运动服或西装方可上场指导比赛;只允许一名教练员在比赛进行中的任意时间保持站立。

14. 如本规程未列明的竞赛规则将在补充通知中发布,关于赛事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属赛事组委会技术代表所有;其他未尽事宜,由技术代表或裁判长根据实际情况在领队、教练员会议及比赛中作出补充解释。

(一)个人比赛:各组各项分别录取前八名,按9、7、6、5、4、3、2、1得分计入团体总分,前三名颁发奖牌、证书,四至八名颁发证书。

(二)团体比赛:男女各组各级别均录取前八名,三、四名并列为第三名,五至八名并列为第五名,按9、7、5、3得分计入团体总分,前三名颁发奖牌及证书,第五名颁发证书。

(三)录取团体总分前三名。总分多者名次在前,若总分相等,则按在个人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多少,多者列前。团体总分前三名颁发奖杯;第四至八名颁发牌匾。

(四)评选优秀教练员、优秀运动员,名额按本队参赛人员的十比一获得颁发证书;无违反赛风赛纪的队伍评选体育道德风尚奖并颁发牌匾。

(五)由组委会及技术代表评选全场MVP 最有价值球员、优秀裁判员、优秀工作人员。

由参赛队负责人登陆指定应用程序中报名

赛事报名/咨询,请联系

王老师

微信扫码可添加客服

(二)各参赛单位可报领队一人,教练人数不限。

(三)报名截至时间:开赛前五天截止报名;开赛前四天完成运动员名单核对、缴费工作。

(四)本次比赛采用网络报名方式,网络报名成功后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参赛选手必须在报名网站上传正规1寸电子照片;如未按规定上传照片或上传照片无法识别的,由工作人员在赛前一天为其补拍证件照及加急制作运动员证,将收取50元/人的工本费。如没有运动员证则代表无法识别运动员本人,无法进行赛前检录及参赛。

(五)参赛证件(满足任意一项即可):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户口本。

2. 港澳台或外籍运动员可持护照、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证件原件参赛。

注:每场比赛前,由本队场上教练集齐本队场上运动员的参赛证件以备组委会对运动员资格进行抽检;如抽检不合格者,不得上场比赛。

(六)参赛单位名称:队名要求健康、符合球队的形象、积极向上,如不符合赛事要求,须按照运营方要求修改队名。球队名称须加上组别予以区分,如:U8天龙队。

(一)基础参赛费:300元/人,可任意选择参加一个比赛项目;增加单项100元人/项。

(二)参赛费、增项费在缴费后不可退款;团体项目如因运动员原因不能组团,可另选项目参加。

(三)保险:组委会为每位参赛运动员统一办理保险(在提交报名表时,请将身份证号码仔细核对清楚,报名提交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将作为购买保险的依据,资料错误由参赛队及运动员自行负责)。

(四)往返交通、食宿费自理;参赛队可咨询组委会生活保障组提供协助赛场订餐、饮用水、住宿、市内交通等生活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