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进取与骄傲固执:从荷兰足球看荷兰历史、文化与国民性格

 新闻资讯     |      2025-03-05 18:47:05    |      佚名

/

本文为外文学院多语种中心通识选修课程《荷兰社会与文化》期末论文。作者陆佳妮,复旦大学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摘要:荷兰队是足球界的“无冕之王”,成立时间不长但成果颇丰。在介绍荷兰足球的同时,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荷兰足球的发展史来管窥荷兰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性格。足球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性格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性格会决定其足球风格。通过观察荷兰足球演变的轨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荷兰的历史、文化和国民性格。

关键词:足球;荷兰历史;荷兰文化;民族性格

一、 荷兰足球概述

荷兰是世界足球强国之一,虽然人口只有1760万人,但是其足球实力有“无冕之王”的称号。荷兰男子足球国家队在1974、1978、2010年世界杯获得亚军,在2014年世界杯获得季军,在1988年欧洲杯获得冠军,1976年获得季军;荷兰女子足球国家队获得2009年欧锦赛亚军,2017年欧洲杯冠军和2019年世界杯亚军。截至2022年2月10日,据FIFA统计,荷兰男子足球排名世界第十,荷兰女子足球排名世界第五(见图一)[1]。同时,荷兰足球球星云集,克鲁伊夫、范巴斯滕、罗本、范佩西、列克·马腾斯等都是出身荷兰的杰出球员。同时荷兰培养了大批具有高素质和大胆创新精神的球员和教练员,输送到了欧洲大陆甚至全球。这些优秀球员、教练员为世界足球的技战术革命注入了强大活力,对世界足球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图一 荷兰男足与女足世界排名

荷兰足球具有成熟、完善的体系。全国足球人口超过全国人口的30%[2],据资料显示,荷兰每个小镇和社区中,都有配套的足球场地设施,有训练场和比赛场,包含看台和灯光,而每个周末,场地上都会有足球爱好者自发组织多样化的比赛,同时也会有很多家庭前去观看比赛,人们已经将足球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见足球在荷兰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荷兰全国分布着3400多家草根足球俱乐部[3],在此以费耶诺德俱乐部( )为例,该俱乐部除了一线队和预备队之外,还有从7岁到21岁年龄区间中共13个后备梯队,每阶梯队18人,每年都会有公开选拔和梯队调整[4]。每年五月份的一周,会有各个年龄段的球员来到费耶诺德,在教练的安排下进行训练、比赛,参加选拔。教练们将衡量球员们的身体素质、球感球性、球风打法等,吸纳多样的、具有天赋的球员。以及,该俱乐部还有专职的球探,专门负责到各地发现和引进各年龄段、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优秀球员,不断地为球队补充人才。

荷兰足球具有先进的指导训练理念。荷兰足球举国上下是统一的“433”阵型打法(见图二),荷兰足球注重TIC,一种注重综合能力的理念。T指的是/ ,技术和跑动技能,包含足球传接球、控带球、射门能力、身体协调性和身体素质。I指 and ,足球意识和预判能力,依靠天赋或经验而能在球场上对比赛发展做出预判的能力。C指 ,交流能力,与队友之间的呼应,与教练之间的沟通,以及对场地、环境、对手、裁判的适应能力。在TIC理念下培养出来的球员具有强大的综合能力,球技、球商以及未来发展潜力都很强大,在适应荷兰足球体系的同时也能在走出荷兰后快速适应球队环境。

图二 足球“433”阵型站位

现在的荷兰足球耀眼夺目,但纵观足球历史,荷兰较之欧美足球强国来说仍然是后起之秀。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荷兰足球在世界上可以说是“查无此国”,比赛成绩和球员培养方面都非常贫瘠,基本都是草根球员充数。直到1956年,荷兰足球协会才正式成立了全国联赛(英国足协1888年创办全国性的甲级联赛),且这个全国联赛规模小,参赛球队也很少,使得荷兰足球仍旧处于业余水平,在国际上默默无闻。

荷兰足球历经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10年,是荷兰足球发奋图强的转折期。这一时期,荷兰足球努力提升了全国联赛的水平和规模,同时出现了里努斯·米歇尔斯(Rinus·)这位为荷兰足球立下汗马功劳的功勋教练,率阿贾克斯夺得4次荷甲联赛冠军以及1次欧洲冠军杯冠军,率领荷兰国家队夺得世界杯亚军和欧洲杯冠军,同时培养了约翰·克鲁伊夫(Johan )。在这段崛起之路中,荷兰球员们的收入得到了提升,可以不用做兼职养活自己,集中精力于训练比赛;米歇尔斯引入了多样化的训练方法,解决了荷兰队体能上的积弊;米歇尔斯还为荷兰队打造了全能战术体系——全攻全守。荷兰足球在一系列的变革后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优秀的世界赛成绩让荷兰足球奠定了地位,后继人才上,70年代有克鲁伊夫、内斯肯斯等巨星,80年代有“三剑客”,90年代有博格坎普等明星球员,一批一批人才不断出现,为荷兰足球注入强大的活力。

1992年博斯曼在荷兰海牙的欧盟法院状告俱乐部,“博斯曼法案”之后,欧盟范围内的球员开始加速流动。而这对以青训体系见长的荷兰足球有毁灭性的打击,一时之间,荷兰足球俱乐部培养的大批人才纷纷转会,使得荷甲联赛又进入了尴尬期。荷兰俱乐部无法留住有潜力有天赋的球员,对国家队比赛也产生了负面影响,荷兰队在世界赛上的成绩持续低迷。直到2010年,荷兰队在南非世界杯中进入决赛,为荷兰足球的发展再次打了一针强心剂。

二、 管窥荷兰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性格

荷兰足球的发展史是如此的波澜壮阔,令人心折。而如果我们反观荷兰的历史,就会发现,荷兰足球的发展与荷兰国家的发展始终是同频共振的。荷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深受轴心国迫害的国家,1940年德军轰炸荷兰鹿特丹,投下97吨炸药,造成80000人无家可归[5]。在当时荷兰的殖民地印尼,荷兰军民因抵抗日军而损失惨重。二战后的荷兰疮痍满目、百废待举,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出现,荷兰借由自身经济方面的天赋在二十年内完成了高速经济增长,尤其是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荷兰在政治和社会两方面都迎来了重大转型。政治上,等级制度分崩离析,公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平等;经济上,荷兰快速转向工业化,产能大大提高,工薪阶层的公民权益和社会福利大大提升;文化上,在各大思潮(比如来自美国流行文化运动、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等)和冷战格局的影响,荷兰的新一代民众形成了不羁、反叛的性格。也是以上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催生了米歇尔斯对荷兰足球阵型的改变,培育了以克鲁伊夫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开拓精神的新生代球员,提升了广大球员的福利待遇,使得荷兰足球得以在20世纪60、70年代完成崛起。

荷兰足球很有趣的一点是荷兰有很多球员和教练员不甘于荷兰联赛而选择出国闯荡,前往意大利、英格兰、德国等地,发展自己的事业,而这些球员和教练员往往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海外的环境,然后大展宏图。我们可以关注到,荷兰球员和教练员能够凭借自己的足球水平在当地获得认可,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中顺畅无阻,对当地文化适应良好,这主要是得益于荷兰“文化大熔炉”的特征。荷兰是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光是在荷兰的大学中就有来自16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6],90%的荷兰人都会说英语。同时,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及其文化也融入到了荷兰社会中,大多数荷兰人都精通三种外语。这也是荷兰球员和教练员们前往其他国家生活工作的巨大优势,世界各大俱乐部都有荷兰籍球员的足迹。

同时,荷兰足球的发展中我们也能看到荷兰的移民政策和移民历史的作用。在战后重建中,荷兰因为自身劳动力不足而通过移民政策吸引外来劳动力,外来移民们为荷兰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带入了荷兰。以苏里南移民为例,荷兰政府曾与苏里南政府进行谈判协商,将1975年至1980年定位为移民过渡期,该时期苏里南与荷兰之间的居民可以自由流动,最终刺激了该时期苏里南移民荷兰的历史高潮[7]。有苏里南血统的荷兰裔球员更是足球场上的中坚力量,荷兰三剑客当中的里杰卡尔德和古利特、西多夫、哈塞尔巴因克、克鲁伊维特、普罗梅斯、维纳尔杜姆都有苏里南的血统[8],这些移民后裔球员都为荷兰足球的辉煌贡献了力量。

而我们也可以从荷兰球员向海外的挺近中看出荷兰人勇于探索、开拓的文化风格。“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民族风格,不同的民族风格造就了不同的体育风格,不同的体育风格又造就了不同的足球风格。”[9]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民族特点,在一个国家的足球上面也有明显的体现,由足球风格向上追溯,我们就能把握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民族特点。荷兰队在球场上往往勇于拼搏,作风勇毅,积极拼抢;阵型上采取全攻全守,队员们互相配合,效果拔群;球员们体格健壮,对抗能力极强,高效抢断,稳妥控球,体力充沛,能打长传冲吊组织进攻,穿透能力强。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低地地形,温带海洋性气候,是一个自然资源比较贫瘠的国家,建国初期农业并不发达,农作物产品种类有限,不足以满足人类生活所需,为了生存,荷兰人必须走出半岛走向海洋,研究航海技术,与别国进行贸易,出海开拓生存资源。荷兰人依靠出海贸易获取资源,在长久地与海洋的互动中,慢慢形成了海洋文化。海洋文化的生活是开放、流动的,人们依靠航海进行商业往来,贸易会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加之人们在海上的探险,海洋文化的人们会具有冒险、开拓的特点,性格勇毅,相信人定胜天。荷兰文化是开放性和外向性的,他们从建国伊始就在向外探索,不断自我强化。这样的文化造就了上述荷兰足球的各种特点。

“一种成熟的体育文化必定是缘起于本民族文化的,当我们在足球场上看到讲究战术配合,类似于程序化作战的球队时,很容易让人想起不苟言笑、作风严谨的日耳曼民族;看到飘逸的运球,美轮美奂的即兴表演时,自然使人们想起了狂放不羁的拉丁民族;至于赛场上永不服输的坚忍、‘跑不死’的精神早已成为大韩民族的代名词。”[10]巴西作家贝蒂·米兰(Betty·Milan)曾说:“足球反映国民性,折射出一个国家的面貌。没有足球,我们巴西人便不复存在。”[11]从荷兰足球的优势和进步中我们可以看到荷兰奋斗的历史、开放的文化和进取的性格,我们也能从荷兰足球的劣势中看出荷兰发展中负面的因素和荷兰人性格消极的一面。

荷兰足球被称为“无冕之王”,这是因为其一次也没有拿到过世界杯冠军,荷兰在世界赛中屡屡折戟,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原因[12]。首先,荷兰人比赛的斗志并不那么旺盛。荷兰后卫罗纳德·德波尔就曾说:“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参赛的时候,我也感受到橙色战袍带给我们的自豪感,但是当你看到对手的眼睛时你才发现原来和他们相比我们的国家荣誉感简直不值一提,因为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坚毅,那种由国家荣誉感所带来的坚毅可以让他们无所畏惧,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力,而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13]同时,荷兰队伍大多出产优秀前锋,而缺少世界级的后卫,这是因为后卫不仅要有好的技术,还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和韧劲儿,在场上即使没有体能也要防守到底不给对手机会。罗纳德·德波尔进而认为:“在荷兰,国家为每一个公民安排好了一切,生老病死一切都不用操心,所以我们国家的人大多都养成了很强的惰性。”[14]不强的国家荣誉感和安逸生活养出的惰性让荷兰人在场上的关键时刻中缺少“一口气”。

其次,荷兰足球队中往往不大和谐,谁也不服谁。荷兰是一个开放的国家,所谓“种族大熔炉”,多个民族之间的冲突问题在国家层面得到了解决,但是在更衣室内却无法做到完美无缺。民族问题之外,荷兰人崇尚自由平等,性格骄傲,脾气各有特点,不善于服从权威(比如教练)。荷兰足球虽然还未曾夺得世界杯冠军,但是实力强劲,球员们也是大有名气的成名球员,会有我行我素的时候。1978年,克鲁伊夫因为与荷兰足协政见不合而拒绝参赛,当年的阿根廷世界杯荷兰队憾负东道主错失冠军;1990年世界杯,荷兰队更衣室发生内讧,球队四分五裂,荷兰队折戟1/8决赛;1994年,“三剑客”之一的古力特步克鲁伊夫后尘,拒绝国家队征召,荷兰队止步于1/4决赛;1996年欧洲杯,“斗牛犬”戴维斯辱骂主帅古斯·希丁克而被开除,荷兰队止步于1/4决赛;2004年欧洲杯,“斗牛犬”戴维斯与范尼、斯塔姆和范博梅尔三人因种族问题在训练中大打出手,球队则再次止步半决赛......“永远不要担心荷兰队,关键时刻他们会自己干掉自己。”英格兰足球名宿莱因克尔曾如此说道[15]。荷兰是思想家、艺术家辈出之地,荷兰人天性骄傲,具有很强的思想独立性,不愿低头服输,是荷兰球队不和的主要原因。

最后,荷兰人一直过于强调足球的神圣性。“自从19世纪末,英国水手雷诺德把足球带到了荷兰,他就给荷兰足球埋下了‘华丽’的种子。雷诺德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执教理念推崇‘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从那时开始,荷兰足球便具有极强的观赏性。”[16]荷兰队信奉“不仅要赢还要赢得漂亮”,他们瞧不上以无趣的铁桶防守获得胜利的队伍,荷兰队崇尚“水银泻地一般的流畅华丽配合”。固执的荷兰人会在场上发扬“华丽足球”的理念,但往往付出多于收获。1974年世界杯中,荷兰人在开场时成功连续17脚传球配合戏耍德国队,但比赛的胜利最终仍然属于德国。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荷兰足球的坎坷还在于其人口的稀少。荷兰人口只有1760万人,而光是上海就有2487万人口[17]。荷兰足球有领先全球的先进完整、成熟完备的足球培养体系,马邦杰说:“这个体系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是由政府负责的草根足球层面,为那些想踢球的孩子提供场地,让他们能够踢球,这是主要目的,同时也给了天才基因表达的机会。第二个是由市场负责的职业足球层面,他们负责发现那些有特殊天赋的孩子,进而由市场而非政府投资进行培养,就像制造一个有特殊价值的商品。”[18]其他欧洲各国比如西班牙和德国在学习荷兰的人才培养系统之后都大获成功。然而,荷兰薄弱的人口基数让其培养体系的效果无法与一些人口大国相比。荷兰培养系统输送的球员依然非常强悍,但是在数量上远远逊于壮大起来的对手。国小人少成为了制约荷兰足球的致命短板。

三、 总结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荷兰足球一方面承载着航海家们的好奇心和无畏的探索品格,一方面也受到现代发达国家人们富足与骄傲的影响,荷兰足球在强大的同时也有其短板。“足球是由群众创造,并由群众发展的,群众的智慧是足球发展的源泉。中国人在劳动生活的实践中发明了原始足球。英国工人把足球游戏融入了现代工业的管理理念,形成了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现代足球。而今天的荷兰足球则突显在原则分工基础上的个性发挥和激情创造,体现了信息时代的鲜明特征。群众在创造社会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足球发展的历史。”[19]观察分析一个国家的足球发展史,我们就可以借此深入分析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性格。足球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它不仅可以在个人层面上体系一个人的品质、能力和性格,还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特征。从一个地区的足球可以大致看出其所代表的文化性格,这便是足球的魅力之一。

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