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中草药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好在看到医生开的方子或者选购中成药时,对其中的各种药物的性味功效做到心中有数,而并不是让大家粗浅地看一遍之后就自己开方子抓药!很多药材有一定的毒性,需要有经验的大夫将药材合理地配伍或炮制后方可使用或避开不用。因此,大家切勿自己胡乱用药,身体需要的时候,一定要请专业医生辨证开方!
补虚药
凡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也称补益药或补养药。
本类药物能够扶助正气,补益精微,根据“甘能补”的理论,故一般具有甘味。各类补虚药的药性和归经等性能,互有差异,其具体内容将分别在各节概述中介绍。
虚证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但就其“证型”概括起来,不外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类。气虚或阳虚表示机体活动能力减弱或衰退,在临证中表现为“形不足”;血虚与阴虚表示机体精血津液的损耗或枯竭,在临证中表现为“精不足”。治疗这些虚证的基本原则,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本章药物既有甘温益气助阳之药,以温补形体之虚寒;又有甘寒滋阴养血之品,能滋养阴血津液之不足。总之,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亏损而治虚弱诸证。本类药物根据其功效和主要适应证的不同可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类,分别主要针对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阴虚证的治疗。
使用补虚药时,除应根据虚证的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补虚药外,还应充分重视人体气、血、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一般来说,阳虚者必兼气虚,而气虚渐重易致阳虚;阴虚者每兼见血虚,而血虚者也易致阴虚;气虚、阳虚则生化无力,可致血虚、阴虚;而血虚、阴虚则生化无源,无以化气,易致气虚、阳虚;气虚或血虚日久不愈,可致气血两亏;阴虚或阳虚日久不愈,可致阴阳俱虚;而热病后期或久病不愈,耗伤气阴,每致气阴两虚。故补气药和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辅而用。至于气血两亏、气阴两虚、阴阳俱虚的证候,又当气血双补、益气养阴或阴阳并补。补虚药除有上述“补可扶弱”的功能外,还可配伍祛邪药,用于邪盛正衰或正气虚弱而病邪未尽的证候,以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
使用补虚药时,还应注意顾护脾胃,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以促进运化,使补虚药能充分发挥作用。
虚弱证一般病程较长,补虚药宜作蜜丸、煎膏(膏滋)、片剂、口服液、颗粒剂或酒剂等,以便保存和服用。如作汤剂,应适当久煎,使药味尽出。《医学源流论》说:“补益滋腻之药,宜多煎,取其熟而停蓄”,颇有法度。个别挽救虚脱的补虚药,则宜制成注射剂,以备急用。
补虚药治疗虚证,凡身体健康,并无虚弱表现者,不宜滥用,以免导致阴阳平衡失调,气血不和,“误补益疾”。实邪方盛、正气未虚者,以祛邪为要,亦不宜用本类药,以免“闭门留寇”。
补阳药
本类药物味多甘辛咸,药性多温热,主入肾经。以补肾阳为主要作用,肾阳之虚得补,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阳虚诸证。主要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淡漠,阳痿早泄,精寒不育或宫冷不孕,尿频遗尿;脾肾阳虚,五更泄泻,或阳虚水泛之水肿;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之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筋骨痿软或小儿发育不良,囟门不合,齿迟行迟;肺肾两虚,肾不纳气之虚喘;肾阳亏虚,下元虚冷,崩漏带下等证。
使用本类药物,若以其助心阳、温脾阳,多配伍温里祛寒药;若兼见气虚,多配伍补脾益肺之品;精血亏虚者,多与养阴补血益精药配伍,使“阳得阴助,生化无穷”。
补阳药性多燥烈,易助火伤阴,故阴虚火旺者忌用。
鹿 茸
出自《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头上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花鹿茸气微腥,味微咸;马鹿茸气腥臭,味咸。以质嫩、油润者为佳。切薄片或研成细粉用。
【药性】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壮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应用】
1.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遗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胃寒,眩晕,耳鸣耳聋
本品甘咸性温,入肾经,禀纯阳之性,具升发之气,故能峻补肾阳,益精血,宜用于肾阳亏虚,精血不足,症见阳痿遗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胃寒,眩晕,耳鸣,耳聋等。
2.肾虚腰脊冷痛,筋骨痿软
本品入肝肾经,既补肾阳,又强筋骨,常用于肾虚骨弱,症见筋骨痿软或小儿发育迟缓,齿迟、行迟、囟门闭合迟等。
3.冲任虚寒,崩漏带下
本品补肾阳,益精血而兼能固冲止带,宜于冲任虚寒,崩漏不止,虚损羸瘦。
4.阴疽内陷不起,疮疡久溃不敛
本品补阳气、益精血而有拖毒生肌之效,宜于阴疽疮肿内陷不起或疮疡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1~2g,研末冲服。
【使用注意】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凡热证、阴虚阳亢者均当忌服。
【附药】
1.鹿角 本品为鹿科动物马鹿或梅花鹿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性味咸、温;归肾、肝经。功能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适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腰脊冷痛,阴疽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煎服,6~15g。阴虚火旺者忌服。
2.鹿角胶 本品为鹿角经水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性味甘、咸,温;归肾、肝经。功能温补肝肾,益精养血。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冷,阳痿遗精,虚痨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阴疽肿痛。3~6g,烊化兑服。阴虚火旺者忌服。
3.鹿角霜 本品为鹿角去胶质的角块。味咸、涩,性温;归肝、肾经。功能温肾助阳,收敛止血。适用于脾肾阳虚,白带过多,遗尿尿频,崩漏下血,疮疡不敛。煎服,9~15g,先煎。阴虚火旺者忌服。
8岁 | 封面
云少 | 编辑